星期六, 5月 23, 2009

運動場館的命運

隨著夏天的接近,台灣南北兩大都會開始摩拳擦掌,各自將迎來世界運動會與聽障運動會,儘管這兩項賽事規模與顯著性不若奧運、亞運,但卻是台灣所承辦最高層級與最大規模的世界運動賽事。

由名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監造的高雄世運主場館,於5月20日透過匹茲堡交響樂團與維也納歌劇院合唱團的音樂會正式與國人見面,場館的設計的確令人驚豔,尤其是獨特的開口設計,與波浪狀的太陽能屋頂,都符合高雄強調的海洋城市風格。另一方面,台北市體育園區的台北田徑場也已經接近完成,從舊有的體專體育場改建,與周邊的小巨蛋、松山運動中心連成一氣,成為台北市的體育園區,雖然台北田徑場不若可以容納4萬人的高雄世運主場館的顯赫與名氣,但卻位在台北市中心精華區,其效應也令人期待。

世界各大城市為了爭取觀光收入與國際知名度,無不砸下重金,爭取各項國際級賽事的主辦,頂級的奧運、世界盃足球賽自然不在話下,2006年卡達杜哈亞運,讓卡達與鄰近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成為一股新興的西亞勢力。北京奧運的鳥巢、水立方,從興建之初就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奧運的兩週間,更是北京城最耀眼的建築。

然而,即便是鳥巢、水立方這樣等級的建築,在奧運結束後,似乎也逃離不了鳥盡弓藏的命運,花了35億元人民幣的鳥巢與10億的水立方就這樣靜靜地成為了地標,奧運之後或因場租過高,或因中國本身缺乏如此大型賽事與活動來支持鳥巢高達8、9萬人的座位,因此後奧運收入也僅能依靠微薄的參觀門票,儘管有意出售鳥巢冠名權,以獲得固定收入,但至今仍未有進一步消息。

場館在主要賽事落幕後,該怎麼使用,變成了所有欲藉國際級賽會提升國家與都市形象者面臨的困境,挑戰也才真正開始。別說北京,所有國際級大都會,經常性的活動來使用一個8、9萬人的場館都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以日本與韓國為例,為了主辦2002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從2000年到2001年,日本一口氣有8個新的體育場落成,韓國更是興建10個全新的體育場,世界盃結束之後,這些場館同樣面臨人去樓空的困境,但所幸這些國際級的場地之後也讓日本和韓國的職業足球隊進駐,世界級的場地培育世界級的賽事,日、韓兩國在亞洲的足球領先者地位始終難以撼動。

或許現在談後世運、後聽奧的場館命運是早了點,畢竟這些賽會還沒正式開始呢!但是場館的使用與命運卻是需要長期的規劃,以台灣過往的經驗來看,的確讓人有理由悲觀,只是我們從沒有過如此昂貴的「蚊子館」,希望北高兩市能妥善運用後賽會的場館,賦予它們都市的活力。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