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27, 2009

獨處的權利

從去年開始,許多大專院校開始推出所謂的新世代通訊平台,的確是一個很方便的設計,個人手機、網路電話、學校分機都整合在單一平台之下,甚至可以「一號三機共振」讓你不會錯失任何一通電話,在網路內的所有使用者都可以免費通話。

看似方便又經濟,不是嗎?

然而,學校推行了好幾個月,我還是不願意加入如此「便利」的網路,自認一向是走在三C產品前端的我,怎樣都不像是會錯過這種「好康」的人,然而仔細深究「不會錯失任何一通電話」這樣的便利,反而成為我的恐懼。

傳播科技帶給人類生活許多的改變,只是許多面向我們都太習以為常了,絲毫不以為意,例如摩天大樓,儘管是建築技術的極致展現,但如果缺乏了最基本的電話,那麼一層層之間,也就像是個個孤島一般,大大減低其實用價值。無所不在的即時通訊工具,從家用電話、無線電話機、手機乃至現在將應用網路的全方位通訊平台,人似乎已經喪失了「獨處」的權利,這些傳播科技的存在與演變,不斷在削弱不在場的藉口,就算找不到人,好像只要在手機語音信箱裡留了話或是傳了簡訊,就已經完成任務,「溝通」完畢。但是這樣的動作,根本不是雙向溝通,而是單向傳輸而已。

社會學家羅伯•帕特南(Robert Putnam)曾經以「獨自打保齡球」(Bowling Alone)來說明現代社會中公民社群逐漸瓦解的現象,追憶過公民群體運動的消逝,但或許我們可以問,一個人打保齡球,也沒什麼不好吧?記得在香港的時候看過一個威士忌的廣告,是這樣說的:「常常一個人,是寂寞;偶爾一個人,是幸福。」,現代消費社會當中,孤獨甚至是被排斥的,麻辣鍋一個人起鍋要加價、速食店第二份餐半價、牛奶買一送一,個體是不被主流價值所見容的,人類是群居的動物,不應該離群索居,所以「宅男」們也因此而被污名成為一個個好像只會沈迷卡漫、線上遊戲和對著童顏巨乳辣妹流口水的不正當人格?

不管是學校、公司行號也好,身為一個科層體制,想要將所屬之每一份子納入其體系下管理與掌握當然是結構上之必然,以往的聯繫限於桌機,但是一旦將分機也行動化之後,個人甚至沒有漏接電話的權利了。如同麥克魯漢所言,科技是人類身體的延伸,但是我們想把身體延伸到什麼樣的程度?是否毫無止盡的延伸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社會心理學上基本的實驗,在公車上或是廁所中,如果原先已經有人在的話,我們總是會與那名陌生人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果刻意靠近,我們就侵犯了人與人之間的隱形泡泡,傳播科技不斷在壓縮這泡泡的範圍,但「你」卻可以選擇維持住這泡泡的基本領域。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