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月 24, 2009

新聞/廣告

上次提及馬賽克在台灣新聞媒體的「妙用」,除了矯情地遮住「暴力」、「血腥」、「色情」的圖像之外,還有一點就是用在「疑似廣告」上。

從活動現場的麥克風牌、飲料瓶罐、show girl身上的廣告刺青貼紙等等不一而足,於是,在電視新聞的畫面中也出現了像日本A片一般,手裡握的、甚至身體的部位變成了一格格方塊,新聞媒體得以此伎倆規避「新聞廣告化」的嫌疑。但難道這樣新聞/廣告之間的那條線就被清楚劃分了嗎?

除了馬賽克對於商品的處理之外,我想許多人也在觀賞新聞或是美食節目中,對其介紹的美食口水直流吧。但是正想知道哪裡可以大快朵頤之際,咦?怎麼店名是啥都沒告訴我們呢?當然,這也是避免新聞或節目廣告化的嫌疑。原來,我們的電視媒體具有如此高尚的道德,只要有廣告「嫌疑」的,一律採取最高標準。

最好是這樣。

當連鎖速食店午餐大特價,各家可都是卯起來報導,就算是看不到那個大大的M,整個畫面不是金色就是紅色,想不知是哪家速食店在特價,那還真是困難。新聞中,你也可以常常看到各大企業新產品上市的消息,不管是新款的小筆電、手機或是名車,我們新聞媒體可是一個也不會漏。這樣難道就不是新聞廣告化?所以新聞廣告化的標準是企業的大小?不能報出好吃的臭豆腐攤子的店名和地點,但是名牌的新款包包、新的小筆電、甚至是「日系」冷氣機,卻是大棘棘地秀出來;只要你的企業夠大了,相關的「廣告」也就變成了「資訊」。電視台對於自家節目的吹捧,更是不遺餘力,不管是新戲上演或是歌唱比賽的進度,甚至是連續劇演員到了遊樂區與影迷「同樂」,都不忘報導一番,就算小貓兩、三隻,也要說成吸引了大量熱情的民眾。

新聞裡的「置入性行銷」早已不是新聞,然而,目前卻已經發展到走火入魔的境界了,連公部門的政府機關為了達到宣傳與形象美化,大肆投入廣告預算,仔細想想,我們每天收看到的,連家庭暴力、弱勢族群的教育現況,都可能是內政部、教育部花錢「買來」新聞;今年春節假期,一向不被媒體關注的苗栗,卻一反常態地出現在各大媒體上,你以為是我們的新聞媒體突然意識到,不該再從台北看天下嗎?至於台北,當然一直都是「郝」精彩的…喔,是「好」精彩。

新聞媒體的發展歷程與主流新聞的專業意理,不管新聞媒體是不自覺或是自甘於此,的確是有利於鞏固既有權勢階級的地位與社會結構的,資本主義下的廣告機制,就像變形蟲一般,頑強地生存著,面臨不景氣的經濟現實,各家媒體更可以合理化各式各樣的「業配」、「專題」,新聞/廣告的一線之隔,早已全面撤守,新聞媒體以為在低迷景氣的沙漠中尋到一池甘泉,卻是飲鴆止渴而不自知。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