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14, 2008

English Only

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LPGA)日前公布,自2009年球季起,新人球員必須通過英語口語能力測驗,並且在職業-業餘配對賽(pro-am)、頒獎儀式及接受訪問時以英語表達,方才具有LPGA的資格,原先的球員則必須在兩年內通過語言能力測驗,否則將被禁賽。這項規定在美掀起軒然大波,許多亞裔團體紛紛向LPGA提出抗議,認為有歧視亞洲人之嫌,在備受各方批評下,灰頭土臉的LPGA表示會在年底提出修正版的規定。
目前LPGA總共有來自26個國家的121位外籍球員,其中包括前後主宰女子高球的索倫斯坦(瑞典)與歐秋雅(墨西哥),更包括高達45位的韓國球員,我國的曾雅妮、龔怡萍、盧曉晴和洪沁慧亦在LPGA征戰。
如此風波,其實在 2003年就曾引爆,當時LPGA的一位美國球員珍‧史蒂芬森,在接受高爾夫雜誌訪問時,說出了:「亞洲人要害死我們的巡迴賽了,他們面無表情,拒絕說英語,打配對賽時只跟那些貴賓說哈囉和再見……LPGA已經國際化,但大多數是亞洲人,他們已經主宰了整個巡迴賽。」當時,亞洲選手(尤其是韓國人)的人數尚且遠不及今天,就已經有如此的抱怨,更何況是5年後的現在。
曾幾何時,講英文也變成了打球的基本條件之一?我想這會是所有人共同的疑問。君不見美國職棒,上至野茂英雄、近至松坂大輔,甚至是我國小將林哲瑄在獲選明日之星賽MVP的賽後訪問,都是用母語應答,如果套用LPGA現今的規定,這些人都不具備打球的資格了。
身為亞洲人的我們,很容易直覺地反應,這就是一種對亞洲球員的歧視,打球跟講什麼語言有什麼關係?然而我們卻不應過度反應,LPGA的本質和其他所有運動聯盟一樣,都是以營利為導向的商業體,以美國為最主要市場的LPGA面臨了「韓流」入侵,自然必須捍衛其利益,尤其是這些亞洲面孔和亞洲名字,對於大多數美國觀眾而言都是一樣相似而難記的時候,再加上不流利的英語,實在難以在美創造運動明星的迷人特質,遑論拓展其市場。因此,與其說LPGA的語言政策是對於亞洲人的歧視,倒不如說是其服膺於資本主義邏輯的展現。
這樣的碰撞與折衝,在全世界各大職業運動聯盟極力拓展全球市場與吸納全球人才時,都會面臨如此的難題,LPGA如此,北美洲的NBA、NHL、MLB和歐洲各國主要足球聯賽都是如此,只是LPGA此次採用了激烈的手段,企圖闖越全球化下一定底線的國族意識,嚐到了苦果。然而,未來運動全球化,也勢必在資本主義與國族主義的碰撞下,持續開展。

標籤: ,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