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月 14, 2006

Wang: I think, no.

該來的還是要來,一篇不起眼的AP關於Carl Pavano的復健報導裡(http://sports.yahoo.com/mlb/news;_ylt=Ajk2ZmZDFDEO_8yCHyqqtGIi0bYF?slug=ap-yankees-pavano&prov=ap&type=lgns) , 讓大家都預期到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 王建民看來是不會打WBC了, 這只是再一例球員 -- 球團 -- 國族這樣三角關係衝突的體現罷了

星期六, 2月 11, 2006

Say no to UEFA

就在寫完昨天那篇文章之後,非洲足協CAF在國家盃決賽的前夕大聲地向歐洲足協UEFA說不(見http://sports.yahoo.com/sow/news?slug=reu-nationscaf&prov=reuters&type=lgns),會有這樣大動作的聲明其實也是因為由於非洲球員外流的現象遠比中南美洲嚴重,當台灣為了徵召旅外球員的問題搞得天怒人怨,也有一群人大聲批判中職水準如何如何,其實這樣的現象在中南美,非洲足球早已存在,要探討這問題,我們必須先瞭解歐洲足球是沒有所謂選秀制度的(如同大聯盟對於非美加球員一樣),因此海外球員的開發完全是球團自主,非洲,這片後殖民的"黑暗大陸"充滿廉價又有潛力的年輕選手,以象牙海岸此次代表隊為例,全部23名隊員都是從歐洲各國聯賽徵召而來,喀麥隆亦是如此,一般社會學對於跨國勞動人口的流動普遍著重於對於低下階層的探討(如泰勞,菲傭),然而在職業運動裡,其流動方式更加複雜,其一當然是由傳統的第三世界國家的頂尖球員流向歐美,另一方面,第一世界國家的非頂尖球員也流向邊陲(像中職的美日洋將),但這看似簡單的二分法也有其不足之處,首先我們應該拋開所謂第一--第三,中心--邊陲的狹隘分野,否則便無法解釋貝克漢轉會皇馬的例子,更別說足以令人精神分裂的國際足球競賽中總教練的國籍了,我們應該要注意的是其中"資本"流動,俄羅斯總統Putin曾大聲撻伐EU企圖利用足球建立新的帝國主義秩序(football imperialism),更是讓我心有戚戚焉. (SEE http://sports.yahoo.com/sow/news?slug=afp-fblfifaruseuputin&prov=afp&type=lgns)

回到非洲國家盃,歐洲各國聯賽對於非洲足協施加的壓力主要有二,第一是將現行的每兩年變成每四年,其二是將比賽時間從歐洲足球球季中的一二月移到六七月,簡單來說,就是跟歐洲國家盃一樣就對了,不過非洲足協此次高分貝維持現存體制原因有二,一是正如標題所言"Respect",其二為了鞏固經濟來源,球迷的流動對於經濟普遍不理想的非洲各國來說當然是重要的觀光收入,每兩年一次就是每四年一次的兩倍收入,更不用說六七月中西非的雨季與燠熱對於球迷和球員的挑戰,南美洲的國家盃(Copa America)已由每兩年改成每三年舉辦一次,是否受到UEFA直接的壓力仍須進一步尋找資料,但是如果要說完全沒有,那是不可能說服我的,CAF還能對UEFA說不多久,我真的很懷疑.

By the way,昨天在BS的TV5看到非洲國家盃決賽的轉播,聽法語轉球真有意思,但是很讓我憤怒的是到了兩點也就是正規賽打完0:0之後,該死的TV5竟然依時刻表乖乖地切回購物頻道,氣煞我也,沒想到日本人的頻道也會這樣搞,反正象牙海岸在PK裡輸了,沒看到也好

星期五, 2月 10, 2006

非洲國家盃,都靈與WBC

非洲國家盃足球賽落幕的同時,都靈冬季奧運的聖火也點燃了,然而這兩項世界級的重大賽事的溫度一點都感染不了台灣的體育媒體,儘管台灣一向是世界罕見的足球沙漠,冬季運動也是亞熱帶海島無法想像的地貌,棒球到底還是台灣人的焦點,不過乍看邈不相涉的這兩項賽事卻都能給予即將開打的世界棒球經典賽(以下簡稱WBC)一面鏡子。
國際奧會日前否決了棒壘球重返倫敦奧運的可能後,由美國大聯盟主導的WBC變成了棒球在國際舞台最重要的民族主義展示,然而此次WBC比賽的時間點卻讓絕大多數棒球界的人士質疑。美國人對於WBC的熱度始終提不起來,這一點可以從對市場最敏感的美國電視轉播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擁有大聯盟賽事轉播權的FOX無線電視網質疑在大學籃球三月瘋的熱潮下,WBC的熱度勢必難以開展,因此WBC在美國僅由有線的ESPN轉播第二輪之後的比賽(該台的西語頻道ESPN Deportes則全程轉播),另外選在傳統春訓期間的三月份進行WBC也造就了為保護投手而限制投球數這樣不得不然的荒謬;另一方面,豪門洋基隊對於WBC的態度也是重要關鍵,除了一再「明示」不願讓王建民參賽,里維拉、羅德里格茲、松井秀喜、戴蒙等人的參賽與否也受到來自球團的極大干預與阻礙,試想這不就像曼聯隊為了保護超級前鋒魯尼而不讓他加入英格蘭隊,或是要求英格蘭在世界盃足球賽中讓他只踢30分鐘的情況嗎?反觀一開始提到的非洲國家盃,英超勁旅卻爾西的德隆巴與兵工廠的托雷及其他旅外名將都暫時拋下英超的賽事而投入祖國象牙海岸的陣中,西甲進球王喀麥隆籍的超級前鋒艾托也暫別巴塞隆納而回國參賽,甚至連剛走出封館陰影的NHL也為了冬季奧運而休兵兩週,讓旗下的球員得以歸國參賽,相較於歐洲各國足球聯賽與NHL,大聯盟及其球團對於WBC的誠意與策略的確讓人質疑。
現今資本主義下的運動生態,球員不可避免的是球團資產,運動民族主義的大旗只能在資本主義的夾縫中求生存,歐洲足球運動的文化空間在二戰後成型,經過數十年的協調,職業運動與民族主義之間已取得微妙的平衡,不論是世界盃或是歐洲國家盃都是在各國職業聯賽休兵的六七月進行,就算是這兩項賽事的資格賽,各國聯賽也都會在該週休兵以利球員回國備戰,不過對於後殖民國家而言就沒這麼幸運了,當德隆巴向卻爾西告假回國打非洲盃時,就有英國媒體質疑他是否能在兩項比賽中取得平衡,卻爾西球迷自然擔心主力前鋒在非洲盃受傷,象牙海岸球迷則害怕德隆巴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而在非洲盃有所保留,於此同時,艾托是否返國參賽也是加泰隆尼亞地區所有媒體的焦點;冬運男子冰球部分,瑞典奪金所寄的前鋒搭檔佛斯柏格與納斯蘭在NHL球季賽中分別受傷,在都靈表現會是如何成為瑞典全國的焦點,俄羅斯的門神哈比布林更是因為膝傷無法代表俄羅斯出賽,這些例子其實正與王建民、郭泓志等人所陷的困境是一樣的,這時代下的球員本身就成了民族主義與資本主義機制衝突的戰場。我們可以看到,儘管歐洲足壇大量引進中南美洲及非洲球員後,間歇性地衝撞了歐洲足球穩固的體制,歐洲球員進軍北美洲也改變了NHL的生態,雖然置球員於兩難,但是職業運動仍與民族主義仍取得相對的平衡,反觀大聯盟,主辦WBC的著眼點當然是擴展全球市場,儘管在WBC的宣傳影片中美國球員仍舊表達對此賽式的重視,但是無可否認的,WBC的熱度可以預期地將會在中南美洲(從ESPN的轉播策略可以略知一二)和亞洲掀起比美國更高的熱潮,在奧運排除棒球之後,這也成為大聯盟唯一展示其「產品」的舞台,而初登場的WBC看來卻步履蹣跚。
運動場上的認同歸屬其實是一項幻覺的投射,回首運動史上最令人動容的畫面往往來自於身處政經困境的國家,70年代外交困境下的台灣少棒、1980年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及冷戰下的美國冰上奇蹟、1986年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讓阿根廷人報了福克蘭戰爭的一箭之仇、2001年的世界大賽讓紐約客在911事件後找到精神寄託等等都是運動迷無法忘懷的印象,然而少棒王國的建立是否讓台灣脫離外交困境?福克蘭群島是否就此歸阿根廷?答案是明顯的,然而根據路透社的報導,運動是聯繫全球觀眾最重要的節目,其中美式足球超級盃、歐洲足球冠軍盃決賽、F1加拿大站是2005年全球最多人收看節目的前三名,6月開打的世足賽無疑將獨佔2006年的榜首,因此儘管運動比賽是無法改變生活現實的幻象,這樣的本質卻是與民族主義極為契合的,如同著名學者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所稱,民族主義所建構的亦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運動賽事與民族主義的結合本是一個水到渠成的完美婚姻,當資本主義這強勢的第三者介入後,為這樁婚姻增添了無比的變數,而擔任主婚人的美國大聯盟能否在這三角關係找到平衡點,將是決定棒球運動前途的關鍵。

Mad Bucky Hut開張囉

在ironcatcher的刺激之下
醞釀很久的部落格終於要開張了
希望這個園地是一個關於運動 音樂 電影與媒體的園地
我想重點還是會擺在運動吧
不過我大概也是不會太拘形式
想寫啥就寫啥囉
希望同好共襄盛舉
把這裡弄出點名堂吧

在此放上第一篇是今天寫的關於2006春天的三大賽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