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23, 2009

自卑的台灣

最近「新世界七大自然奇景」的票選搞得台灣人興奮異常,玉山在劉揆號召、全民響應之下,目前暫居山岳類的第一名,特別是棒球在WBC的慘敗之後,台灣好像迫不及待要告訴全世界,我們還是有值得自豪的東西;無獨有偶,台灣女孩王秀毓也在澳洲大堡礁管理員的網路票選中遙遙領先其他候選人。從玉山到大堡礁,我們好像看到了無所不在的「台灣之光」。

從王建民開始,我們已經聽過無數的台灣之光,從運動場上的林義傑、詹詠然、莊佳容、盧彥勳,世界電玩大賽中的曾政承乃至調酒大賽冠軍龔惠君,幾乎都被冠予過「台灣之光」的名號,連前兩天一隻「移民」美國的台灣土狗因為在特訓班的表現,都被媒體冠上「另類台灣之光」。我不禁要想:台灣到底多黑暗,需要這麼多道光?連一隻狗都不放過?

在台灣的新聞媒體上,我們遇到一些大事(例如大選、反中國抗議等等)時,主播總愛來一句「台灣如何如何,全世界都在看」,然後總是引用國外媒體對台灣的報導,像是CNN、BBC或是NHK,然而,是否這一切世界真的都在看呢?或是說,即使登上這些媒體,又如何呢?

在地震帶上蓋個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的確是了不起的建築成就,每年跨年煙火秀也成了台灣企圖被世界看見的投資,然而,101煙火在前兩年開始,突然不受CNN的青睞,同個時區內的北京、上海、香港的跨年硬是擠下了101的煙火秀,這下好了,世界第一高樓的煙火秀竟然只能供台灣人自爽,情何以堪?

當NBA明星賽票選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台灣球迷對於中國球迷不斷灌票給易建聯語多嘲諷,最後結果易建聯險些擠下波士頓塞爾堤克隊的賈奈特,其得票數甚至要高過「正港明星」塞爾堤克隊的皮爾斯和多倫多暴龍隊的波許,萬一易建聯真的當選了先發明星球員,所引發全世界球迷的反應,恐怕將是不滿多過於讚許。我們也總愛酸韓國人把全世界的文物都當成韓國發源,但這正是韓國人搶佔世界版圖的企圖所帶來的反作用,如果我們只要看見「台灣」或是「Taiwan」就不管一切地支持,也必須承擔可能帶來的反效果。

是的,團結並沒有不對,支持自己的同胞和土地更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背後我們究竟是出於自豪還是自卑?一個真正對自己自豪的民族,是可以廣納百川,平心面對來自外面優質的人、事、物,甚至虛心以待,不恥下求。無以數計的「台灣之光」究竟是民族自豪自然綻放的光采,還是幽暗自卑內心的趨光性,連根火柴都被當成了熊熊火焰?

星期二, 3月 17, 2009

為台灣棒球建言

先是撞球好手吳珈慶鬧出走,接著是WBC中華隊再敗給中國,在其他各組尚未開賽之際就已打包回家,名符其實「還沒開始就結束」,然後是台維斯盃輸給了印度,才一個多月的「牛年」,果然不利。

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這裡面最痛的,仍然是棒球的落敗吧,上週的預言也一語成讖,WBC這「馬戲團」果然搞得台灣雞犬不寧,總教練葉志仙也從杜哈亞運用兵如神的金牌英雄變成了無米可炊的狗熊。一個禮拜下來,劉揆震怒、體委會挨轟,連原本不甚重視運動的諸家媒體們也開始「檢討」,甚至連每天聊「阿扁」的政論節目都忙著開藥方了,只是很妙,怎麼都是同樣一群人啊?

京奧的輸球,可以辯稱運氣使然,這次的敗戰可是一點藉口都沒有,如果輸了這一場球可以真正喚起國內棒壇,倒也不是壞事,而本人在此貢獻我的「兩分錢」,提出幾點建言。

首先,是到了聘請外籍教練的時候了。但這絕非立意於外來和尚比較會念經,或是本國教練水準的問題,而是這是解決國內棒壇山頭林立的治標方法。如果細看經典賽中華隊的名單,會發現11位選手來自於國立體育大學台中校區,其中林哲瑄與蔣智賢一入學後就被轉介到美國打球,但是這當中許多選手甚至連上場亮個相都沒有,這樣的現象足堪玩味,選訓委員中,是否有傾向拔擢自己子弟兵,但卻忽略了整體戰力的考量?溫情主義與派系是普遍存在於台灣社會中,這並非體壇專利,然而唯有聘請外籍教練,方可以跨越派系的包袱,用人惟才。聘請洋教練,對於號稱國球的棒球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搥,然而連號稱「足球祖國」的英格蘭都可以放下身段,先後聘任瑞典籍的艾力克森與義大利籍的卡佩羅領軍,那台灣棒球還有什麼好矜持的呢?

再者,國內棒壇的雙頭馬車時代,是該劃下句點了。中華棒協與中華職棒之間的鴻溝已經深不見底,中華職棒身為台灣棒球金字塔的最頂端,但卻上樑不正,屢屢出包,其領導者也淪為虛位;棒協既然手上無兵,則乾脆扮起業餘球員掮客,把年輕球員一個一個往日本、美國送,甚至還辦起了名為「訓練營」,實為供外人「選妃」,基層棒球中,買空賣空的「球探」與「經紀人」卻反客為主,變成了主導基層棒球發展的黑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雙頭馬車的領導,自從唐盼盼於1993年卸下兩者的領導者之後,棒協與中職就此分家,其惡果在十幾年後一一浮現,兩者間沒有互信基礎,甚至為了賭氣而並未齊心協力為台灣棒球發展努力,在這國際棒壇迅速變化的十幾年間,內憂外患下虛耗的台灣棒球的確被拋在這浪潮之後了。

棒球的重要性在台灣社會不言可喻,撞球的風風雨雨、網球的失利都被淹沒在WBC失敗的巨浪下,國球之名是沈重的,但不可否認它也享受了國內體壇最大的資源,改革之路漫漫,但若能先從這兩項改革做起,將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星期一, 3月 09, 2009

世界棒球馬戲團

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已於昨日由日本與中國之戰拉開序幕,中華隊將於今天晚上出戰夙敵韓國隊,雖然名為經典,但翻開各國參賽名單,真正能符合這稱號的,我想只有日本隊了,而美國人也會承認他們可以組出個至少三、四隊比現任球隊要更夢幻的陣容。再加上賽場外的喧喧擾擾,WBC裡代表「經典」的「C」,恐怕代表「馬戲團」(circus)要更為貼切些。

本次賽事中華隊組成過程中,歷經風風雨雨,別說沒有大聯盟級的王建民、郭泓志,最終球隊名單更是被許多人看衰(包括我在內),在與西武隊熱身賽中被打出原形。或許我們可以自我安慰說運動史上最大的奇蹟之一,1980年寧靜湖冬季奧運,美國男子冰球隊在奧運前熱身賽也以3:10慘敗在蘇聯隊手下,而在準決賽中報一箭之仇,寫下名流青史的「冰上奇蹟」,但話說回來,中華隊如果要晉級下一輪,的確是需要些奇蹟。

國家隊組成的一波三折,不是只有中華隊而已,韓國的投打看板人物朴贊浩、李承燁也雙雙婉拒,美國隊更是在所謂的「最終名單」公佈之後,竟然又一口氣更換了五名隊員,包括了後援投手納森、萊恩、芬特斯和外野手浩普、賽斯摩都宣稱因傷而不得不放棄此次賽事,補進來的選手如貝爾、葛瑞波、霍金斯、漢拉翰和唐恩根本不在當初美國所提供的初始大名單中,並不符合球隊組成的規定。當然,WBC本來就是美國大聯盟一手主導下的產物,第一屆的許多烏龍依舊歷歷在目,例如在美國與日本第二輪的賽事中,安排了美國籍的主審戴維森,而且做出了兩次離譜有利於美國的判決,今年美國隊的組成,當然那就放任他們去玩吧。

個人的認同危機同樣也成了話題,洋基隊超級巨星羅德里格茲(A-Rod)上一屆賽事中代表美國隊出賽,今年則穿上多明尼加的球衣,入籍美國的「老爹」歐提茲同樣代表多明尼加出賽。

當奧運將棒球、壘球項目從2012年倫敦奧運剔除後,大聯盟便積極籌畫以相同國族主義為包裝的頂級賽事,但是大聯盟許多球團明挺暗阻、球星興致缺缺加上荒謬的單行法規(投球數的限制),使得WBC再怎樣都不可能是一項令人肅然起敬的賽事,職業化的棒球在美國已經有了140年的歷史與傳統,美國「國家休閒」的招牌確立了它在美國的文化地位,但卻也成了國際化的阻礙與包袱,在沒有徹底改革之前(如比賽時間、不合理的單行法規等等),此次的WBC,不妨就把它當成球員們穿上排列組合過的球衣的春訓比賽,勝負之間實在不代表什麼特別的意義,等到四月各國季賽開打,我的棒球球季也才正式展開。

星期一, 3月 02, 2009

奧斯卡與類固醇狂想

奧斯卡獎與類固醇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干的事,但是在第81屆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主持人休•傑克曼卻將這兩件事連結在一塊,也讓我開始對電影與運動的關連產生了些狂想。

如果你錯過了頒獎典禮上的這個橋段,事情是這樣的。在開場的歌曲串連秀之後,休•傑克曼介紹了些入圍者與明星,當他在介紹梅莉•史翠普時,他說到:「梅莉破紀錄地第十五次入圍奧斯卡獎,通常一個人有這樣神奇的表現時,只有一件事能夠解釋—類固醇。」

這個梗當然是影射在美國職棒大聯盟亂竄的類固醇疑雲,特別是金童亞力士•羅德里格茲(A-Rod)也坦承在2003年球季中使用過類固醇,這讓所有棒球迷震驚與失望,如果連A-Rod都「不乾淨了」,美國職棒如何看待這個「類固醇年代」的所有紀錄與球員?

這篇文章中,我一直避免使用「禁藥」這個詞,那是因為在當時大聯盟官方其實並未明文禁止類固醇的使用,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心態,畢竟球迷愛看全壘打漫天亂飛,球員工會也就順水推舟,越多的全壘打,代表越高的薪水,而且大聯盟球員也不打奧運,不會碰到任何國際賽會藥檢的問題。所以後來被揭發的不管是邦斯、吉昂比、A-Rod,其實都像是學生們在老師沒有說不可以open book的考試中完成了考試,直到過了幾年後,老師受到校方的壓力,開始翻舊帳而揪出了那些考試時翻書的學生,甚至沒收他們畢業的文憑。

類固醇對於棒球員來說當然是有助於球場的表現,肌力的快速養成,進而使得揮棒速度加快、擊球距離增加甚或迅速恢復體力等等。運動場上強調球員靠自身力量與天分獲得成功,然而電影裡的各項成果卻都是各式各樣新科技與輔助所致。妮可基嫚在「時時刻刻」中,戴著假鼻子而演活了維吉尼亞•伍爾芙,莎莉塞隆增肥、劃上醜妝演繹「女魔頭」,雙雙奪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布萊德•彼特靠著科技與化粧扮演生理時鐘倒逆的班傑明,沒有人質疑這些人的表現是「灌水的」或是作弊而來,反而頒獎表彰這些幕後的化粧師、服裝設計師等等。那麼為什麼運動場上,我們不乾脆開放所有「禁藥」讓所有人都可以近用這些提升表現的東西,甚至鼓勵這些也是竭盡己力希望幫助運動員提升表現的訓練員或是藥廠,來頒發個年度最速效興奮劑與藥廠?為什麼我們讚嘆靠化粧或電腦合成技術變老的布萊德•彼特,但卻譴責吃藥的A-Rod?粧化得好,也要好演員來彰顯,吃禁藥的球員也還不一定打得到球呢!

當然有人會說這樣的類比不倫不類,演戲怎可與運動混為一談,但仔細想想,兩者都是人體的展演,何以明星可以靠化粧甚至整形提升其表演層次,運動員卻不可以靠吃藥、打針來展現其表演而取悅觀眾?

小小的狂想,大大的問號…